9/12拓繪活動那天,若要我講出深入的參與心得其實也算強人所難,原因是,其實那一整天我都在執行「學生警察」的任務,為了不致讓活動中斷,甚至是「開天窗」,我揮汗如雨的努力在部落裏到處抓人;這種景象讓我想到自己小時候被老師扭到學校的窘境,不禁莞爾一笑。不過,換個角度想,在小朋友放假期間到處抓人也會讓人覺得很奇怪,更失去了抓人的正當性。
當今部落的小孩普遍都缺乏對自已生長環境的認識,甚至連自己是誰都很難講得出口,這是部落小孩所共同面臨的「認同危機」,而這種危機也會悄悄地影響小朋友更深層的如,「自我理解」,「環境適應」,「人格養成」等的正面發展,這些話聽來聳動,但確有其不可忽視的一面。因此我想,幫助小朋友解決自我認識障礙的問題,最好的途徑是,如何讓他清楚的知道「我」是誰?這個起跑點開始,然後透過「設計理性」的架構,慢慢地引導小朋友進入「真實性的情境」(這跟他們長期陷在虛擬的網路世界有關),協助他們從「真實面」來理解這外在的世界,讓他們能更明瞭這周邊的環境,達到「人與環境成為一體」的和諧境界。
心智地圖的繪製,確實能激發小朋友的空間意識,並藉此空間意識開啟他對自處環境的理解與關懷,重新思考「我是誰?」,「我應該是誰?」之類的問題。很高興聽到南山的小朋友可以清楚的描述自己所畫的心智圖,也點出了幾個他們印象深刻的地方;像是,哪裏有隻兇惡的狗,部落哪裏最漂亮,哪裏最髒等的指涉,在在說明了小朋友對生活空間的熟悉與關心。當然,再經過我們有目的的引導,告訴他們部落什麼地方曾經發生了什麼事?,什麼人做過了什麼事?相信這樣一定更能夠引起小朋友們的好奇與興趣,擴大他們的想像空間,同時也能跟這塊土地連結在一起。
--Yukan ma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