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社會因歷史及政治因素,普遍存在文化流失與位處邊陲的問題。然雖原住民文化的流失與斷層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今日原住民社會中,許多原住民部落仍相當程度保有其特定的生活習慣,致使許多原住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除了要努力學習新知外,還需要處理強勢文化上所帶來的衝擊,卻又因為其母體文化的流失,其無法讓從自身文化中找到力量與自信,亦無法找至其在這社會中的定位。
而偏遠地區普遍存在資訊落後、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使其在文化、社會資本上皆相對都市薄弱。當偏遠地區孩子與都市孩子放在相同的升學主義分數掛帥的標準下衡量其價值時,偏遠地區的孩子在分數表現上往往不亮眼,使其在還沒有面對競爭之前,就已經先豎起白旗,而偏遠地區的孩子,亦在缺乏多元資訊刺激的情況下,無法在主流社會中,為自己開創出一條另類發展的道路。
Pyanan為一位處偏遠的山區泰雅族部落,從日治時期至今受主要生計活動轉變而歷經幾次土地利用變遷,其既有的社會組織型態與文化亦受到國家體制與產業的影響而改變許多。在高冷地蔬菜產業的發展20餘年裡,Pyanan在產業的帶動下,部落內現代化的耕種方式與快速的作業步調已為Pyanan周遭生態環境造成衝擊,同時亦為此地的文化帶來快速的轉變,造成文化上的斷層與流失。
「手繪夢想」活動希望做為一個讓部落孩子認識部落的開端,期透過部落內、外資源及人力的串連,讓地圖做為媒介,搭起部落孩子認識耆老智慧的橋樑,在地圖的繪製下,再現耆老記憶中與部落孩子眼中的Pyanan部落,踩踏著過去與現在的足跡,尋找出他們想要走的路。
在「手繪夢想」的活動中,我們除了讓小朋友繪製父執輩們眼中的Pyanan部落,我們也讓小朋友們畫他們心中的最美與最醜的Pyanan部落,希望小朋友在回顧過去、檢視現在的步履中,能嘗試梳理出一個他們期待的部落樣貌,進而,在其能力範圍內著手進行一些改變的可能。
--洪翠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