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馘首(Mgaga)

     談到馘首,直接就會想到兩個問題,一為馘首文化是否可以是一個有價值的文化資產?其次是,如果當時族人在可以理解的心智條件下,知道馘首是不仁道的,那麼我們是不是還要繼續去談論關於這樣一個文化的正當性?尤其是,在馘首後還必須要舉行「馘首祭」的反省上。當然,寫歷史是客觀公正的第三者,其對於史料之採擷並不會考慮事物本身之主體價值為何?因此,編者姑且還是以「論事」的態度,回顧過去部落馘首文化之歷史脈絡,並給予應有的道德批判。

從野蠻人的本質看馘首文化

    「野蠻」一詞,相對於「文明」的定義,係一種原始的,心智能力低落,對事物缺乏價值判斷能力等的人格狀態言之。其實,即便是在作為高級文化人的現代人而言,在我們的思想及行為上處處還看得到「野蠻人」的元素,如人類學家克洛特所言:「我們人類做感情的動物巳經有幾十萬年了,但做理性的動物還不過是昨日才開始」(林惠祥/文化人類學,P24)。

     在野蠻人的心理世界,動物是沒有等級的,「人」在他們的世界裏不必期待被尊重,而是被他們認為只是跟任何的低等動物一樣任由他們宰割。因此,從這個觀點來切入,就不難理解過去的族人為什麼要馘首了。

馘首的對象是誰?

     過去族人馘首的對象,主要是以「侵略者」為主,其次是報親人之仇。在明鄭時期之前,南山部落馘首的對象係Bayu(南湖大山)後面秀林鄉的太魯閣族人,這個系統也包括萬榮鄉的太魯閣族人,部落族人統稱他們為Paris(敵人之意),兩邊敵對的原因係肇因於獵區之爭奪,雙方在Haga-paris一帶纏鬥數百年,死傷無數,最後在日治時才由日本官方介入調和,強迫他們媾和。以上這種馘首型態係採「機會主義」模式進行,也就是趁敵方在獵區狩獵時予以圍殺再取其項級的馘首方式,但這種馘首方法也同時具有危險性,敵人也可能會在行經的路線上埋伏反被馘首。

     後來在明清時期,中國大陸沿海一帶有大量的移民來台屯墾,部落族人新的馘首對象於焉誕生,此時部落族人一面戊守疆域,一面又出山伐取漢人人頭可謂備極辛勞。與太魯閣族人一樣,漢人也被當做是「侵略者」看待而不時的遭族人馘首,據說當時因住在三星,天送埤一帶的葛瑪蘭族人怨恨閩南人奪其良畝,因而常由他們協助族人馘首行動的完成,Mnibu群與葛瑪蘭族素來情深義重,從未發生過戰爭,然日後葛瑪蘭女孩在異文化的吸引下,紛紛招贅時稱「羅漢腳」的墾民而漸漸被同化掉了。

族人對漢人馘首的過程

     部落族人對漢人的馘首行動總是事先慎重其事一番,部落族人在馘首行動前要召開Qutux gaga(祭祀團體)會議,商討馘首行動的日期及參加人員等事宜。馘首行動有時是一個Qutux gaga獨自行動,有時是聯合其他的Qutux gaga一起行動,總之,他們都是代表部落去執行對異族馘首的任務。在開會之前Mrhu(頭目)或Pklahang gaga(小頭目)會先主持Tmring qsya的儀式,他會拿一瓠水叫大家用手指頭去沾,然後自已也用手指頭沾水並彈灑在地上,這時他臉面仰視著天空大聲說道:「Utux bnkis!musa sami mgaga la,khangi kwara laqi su,kya sngusun myan ga htagi tunux nya uzi」(祖靈阿~我們即將要出發獵人頭了,請祢照顧這些孩子們的安危,也幫助我們能獵取許多的人頭)。儀式完成後他就端起小米酒請大家一起來喝,在杯斛交會中也同時決定了所有的事情。

     第二天清晨雞鳴後,頭目先帶兩個族人一起到野外試Siliq(鳥占),如果得到允許,就回來帶大家出發馘首去;若是不允許,就折回來請大家先回去,待隔日一早再去問卜。

     過去部落族人的馘首對象為住在蘭陽平原的閩南族群,但不包括巳入贅給平埔族(噶瑪蘭族)的人,所以當時有許多的閩南人就紛紛入贅到噶瑪蘭族的家以求平安,後來據說這些得到保護的閩南人會索性指引族人去殺自已的仇人,反正對族人來說,他們要的是人頭,才不管他們誰跟誰有仇,有趣的是,族人認為是一件神聖的馘首行動,沒想到竟成為一些有心漢人的報復工具,我想這應該算是番漢合作的謀殺案吧!

     過去族人到三星等地馘首來回要三四天,他們一大早從部落出發傍晚時就在Snapih(牛鬥二橋)過夜,第二天再從Snapih走到Ingas(長嶺路)並在此過夜,第三天凌晨他們便潛入噶瑪蘭族莊社請他們「帶路」(如圖六十三),有時候族人也會展現一下他們的智慧,他們會故意弄壞閩南人的水源頭誘使他們來看水,然後再予以馘首,也會趁情侶在野外親蜜時採取行動,最直接最有效率的是透過「有合作關係」的閩南人的指引,直接闖入民宅屠殺。

     族人獵到人頭後不會躭擱,馬上就把獵來的人頭裝入Tokan(網製揹袋)披星戴月的迅速回到部落。到了快接近部落的地方,馘首團會對空放幾個槍聲表示凱旋歸來。然若不吉,有族人戰死,就把死者就地野葬後靜悄悄不聲不響的溜進屋內。

馘首祭

     馘首祭也是部落許多祭典之一,一樣引起族人的重視,小米酒及山肉等慶祝食品也一樣不能少。基本上馘首祭係弔祭獵來的人頭能平安來到這個快樂天地,祝賀他(他們)脫離苦海,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祝福。

     當馘首團到達部落後,他們就在廣場架起木棚用數根木條橫排在中間叫做Thpa(放置食物的橫樑),然後把獵來的人頭平放在上面,人頭的數量有時是十幾個,有時候才一個,但它們的意義是一樣的,就算只獵到一個,其祭儀的隆重也絲毫不減。他們一面架設Thpa一面吆喝著全部落族人一起來共襄盛舉,部落族人這時便從各Qutux gaga(小部落)帶著小米酒與山肉集中到祭場來慰勞馘首團,等族人都到齊後,Mrhu(大頭目)或Pklahang gaga(小頭目)就拿起酒杯往自已的嘴裏啜一口酒,然後向四周噴灑,並兩眼目視著人頭說:「Kwara mincswe qoyat simu balay la!nyu simu mwah meblaq mqyanux cinqlangan myan la!tapih kwara mincswe mamu wah sqani kwara kusa(各位親友們,您們是多麼的榮幸來到這安樂的世界裏!請您們再去找您們的家族一起來這裏享受,免得他們在他鄉受苦)。等他把話講完,就請所有族人一起乾杯。之後,他們就開始跳舞歌唱,熱熱鬧鬧的慶祝一番,他們把酒放在人頭下讓血滴在酒裏,然後再用竹杯舀起來喝,他們說這樣可以驅邪保平安,就這樣他們一直歡樂到隔天早上。

如何批判馘首文化

     文化不是道德批判的保護傘,世上也沒有一種文化是完美無缺的,當然更沒有不被檢驗的權利,尤其是像任意割取他人首級的馘首文化自然就無法站在一邊若無其事了。部落族人也不完全認同這樣的文化,從後人的省思,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對馘首文化的厭惡,就如巳故的女性耆老Bakan nabu在接受日籍台大研究生中村先生關於她對過去馘首文化的看法時所言:「日本人很好,他們來了以後就禁止我們再獵人頭了,獵人頭是不好的習慣!」讓中村先生暗自欣慰。馘首文化在其他泰雅族的部落一樣被視為是負面的文化;編者於民國九十四年在南澳鄉各部落做田野時,一樣得到「此風不良」的結論,所以,從人性的善良面來說,馘首確實是一個不好的Gaga。

     編者下此立論,當然也能感受到「文化主義者」的伐剿,並能理解他們希望能從過去「誅殺侵略者」的豪氣來一掃「被殖民」的怨恨,但事過境遷,那樣的憧憬也只能在大家的回憶裏迴盪,在傳奇的史事裏塵封罷了!

                               --Yukan masi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yanan 的頭像
    Pyanan

    南山國小

    Pyan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